查看原文
其他

特级教师之“特”系列-01

严杏 明师慧 2021-10-26

诵读——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一、诵读:我的语文教学秘诀

如果有人问我,以一言概之,你的语文教学秘诀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诵读。”诵读语文就是以诵读作为教学切入点和依托,彻底改变教学中肢解文章语言和内容的做法,使学生从节奏上感知文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进而获得完整的思维形象和情感体验,变研究语言为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活动。

诵读语文主张学生对典范文本进行着眼于整体感知的反复诵读,通过感性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词汇、加强理解、增强语感、激发审美体验,最终提升语言输出能力。诵读也是学生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化的过程。在诵读中,学生受到情感的触动,进而引发内心对文本的共鸣、认可、接纳、震撼……,从而将文本的育人价值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独特气质和修养。

二、诵读:我的语文教学灵魂

-01-

朗读成了我的爱好

小时候,我特别腼腆,不敢在生人面前说话。小学三年级时,妈妈从单位借来一台录音机,在家人一再鼓励下,我对着录音机读了一段课文,没想到大家都夸我读得好。那是我对诵读的第一份记忆。后来,读课文成了我的一大爱好,也成了我学习语文的一种动力。

师范毕业,我做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工作不久,学校推荐我参加市电台主办的普通话大奖赛。我竟然过关斩将进入了决赛。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我读的是流沙河的散文《电车上的小姑娘》。在和其他选手都是专业主持的较量中,尽管那次只获得了三等奖,但让我深受鼓舞。在诵读的舞台上,我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语文教师的感觉。

-02-

你读的比我写的好

那是一个“六一”儿童节,在香港现代教育出版社教材展示活动中,我应邀上台诵读儿童文学作家马翠萝的作品《妈妈的微笑》。

配乐响起,我开始一段沉痛的述说——

南亚海啸中,一名母亲用瘦弱的双肩,把女儿托上一处塌了半边的屋顶,为了不给房子再添重压,她毅然随水而去。女儿呜咽着:“妈妈,你不要走……”

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汹涌的潮水,浮现出那位母亲离去时惜别的目光,浮现出那张忧伤又寄托着希望的面容,还有那一声声回荡在海水山川之间的呼唤……

那一刻我能感觉到,台下一片寂静,无数双眼睛望着我,无数颗心灵跟我一起,在汹涌的潮水中挣扎沉浮。

读完后,一位中年女子径直朝我走来。她就是亲临现场的作者马翠萝。她含着热泪,紧握着我的手说:“你读的比我写的还要好。”

我的眼眶也湿润了。此时此刻,作者、听众和我,所有人的心意都融汇在一起。是诵读,传达出作品的巨大魅力。

-03-

忘我就是最好的状态

2002年,我被选拔参加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我执教的课文是《只有一个地球》。我遭遇了课文理性说明与小学生感性认知之间的矛盾。

于是,我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地球的“外表美”,接着通过朗读体会地球的“内在美”,进而感受地球面临破碎的“悲剧美”。我抓住描写地球美丽的文字,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朗读。在万众瞩目的赛场上,我和孩子们完全沉浸在语言文字所创设的境界里。当读到“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时,有的孩子激动地站了起来。我们用虔诚而又略带颤抖的声音,发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痛心的呐喊。

课后,许多老师说朗读是我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有位专家这样评价:这堂课将有声的朗读和无声的肢体语言自然而然融合在一起,感情饱满又有节制,将学生带入了一种哀而不伤的境界,达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教学目的。

课后有几位老师专门跑来问我:怎样才能调控好诵读时的情感?其实,哪有什么刻意的设计,忘我就是诵读的最好状态。

-04-

诵读就是理解

在广东省的一次大型示范课展示活动中,我上《丰碑》一课。

课文讲述的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因衣着单薄而被冻死的故事。在悲壮的气氛中,我动情地问了一个问题: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我正准备在一片赞歌之后慷慨陈词,突然学生中冒出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军需处长,你真傻!”

我没有立刻评价这个孩子的发言,而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作者没有明说出来却蕴含在叙述、描写中的深层意思,感悟作者花费大量笔墨写将军的前后情感变化的真正用意。将军之前的生气是因为这位战士是军需处长,之后的敬佩更是因为这位战士是军需处长。在诵读“当将军得知冻死的这位战士居然就是军需处长”这段时,我采取了留白的方式,在“将军愣住了”一句后留出了一段长长的停顿,整个课堂一片肃静。正是这语断意连的留白,让学生的情感波澜起伏,心灵在悲伤、感动、敬佩中净化提升。

这堂课快结束的时候,我想和先前说军需处长“真傻”的孩子再沟通一下,却见他已经高高地举起手。他告诉大家,在多次诵读课文后,他对这位军需处长的情感已由不解变为理解和崇敬。

-05-

诵读中睁开诗的眼睛

我参加过多套教材编写,总感觉教材里的诗歌不太符合孩子的天性,满足不了孩子成长的需求。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我决定编写一套让孩子们打心底里喜欢的诗文读本,引领孩子更好地走进诵读。于是诵读教材《睁开诗的眼睛》应运而生。

《睁开诗的眼睛》以全新的审美角度,让诗歌教学走向多元化。它告诉孩子美好的生活不仅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还要用心灵去感受,我期待这样的诗教课程能在师生平等交流沟通中,在琅琅的诵读声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对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提升。

现在这套诵读教材已经在广东、湖南、云南、西藏、香港等地的多所学校使用。在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基于“立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诵读实践研究》荣获一等奖。

三、诵读:我的语文教学审美

如何让语文课成为审美的、诗意的富有魅力的课,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广东省珠海市的著名特级教师严杏老师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已经开花结果了。

如果问她,语文教学的秘诀是什么?她会爽朗地回答:“诵读”。简简单单两个字,浓缩了她语文教学的精粹;也是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是她二十年来苦心求索、博采众长的结晶。简单而丰富、质朴而优雅、平实而自然,也许是严杏老师语文教学风格的基本特征。

读,是读者和文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对话,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要实践活动。严杏老师的诵读教学,继承了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她的“诵读”不拘章法,因文而异,随心所欲,自然成趣。通过诵读,让学生读出画面,读出理解,读出感悟,读出韵致。用严杏老师自己的话来说,诵读到极致处,就是“说”,自然、平和、质朴、生活化地“说”。这是读书和生活的联结,读书和心灵的交融,是读书的一种新境界。这时,人和书已融为一体,读书变成了心灵的絮语,灵魂的呼喊。正如德国大作家歌德所说:“不是我做诗,是诗在我心中歌唱”。在严杏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不是在奉命读书,而是书中的形象、情感、语言在胸中激荡。是书在阅读学生心灵,活跃如大海波澜,静谧如平静湖水。心中的情感都醇化而升华为生命的节律,组合成音乐的和谐。这就是审美的语文,诗化的语文。

在严杏老师的课堂上,随着教学进程,师生情绪始终是流动的、曼妙的。许多美妙的语言,鲜活的思想,喷涌而出,产生出许多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老师因势利导,以导引之巧,点拨之妙,将学生带到美丽的语文星空中,任想象驰骋,让言语飞翔,从而达到心灵的碰撞,组合成语文教学的美的交响。

课如其人。严杏老师善良、灵秀、温婉、聪慧。她酷爱读书,痴迷教学,深爱学生。在她的课堂上,少见激昂慷慨,难有剑拔弩张。如春风化雨,如潺潺清溪,时时温暖着、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这正是我们期待的工具性的人文性的统一,是审美的、诗意的、富有魅力的语文教学。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



严杏,女,广东省珠海市景园小学,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小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本文已收录于闫德明主编《如何形成教学风格——名师典型案例的多维解读》(小学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第1-13。原文约1万字,本文有删减和编辑。


编辑:国典教育

- END -

热文推荐


“明师慧”的“超链接读书卡”(二)

明师教学风格解密-第1讲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一)

自然•自由•自省——我的教学风格

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明师伴你做课题-01

“明师慧”的“超链接读书卡”(一)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教学样式




版权说明:

图片来自   Pexels  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右上角分享朋友圈也是另一种赞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